乔石 19日在北京火化 天安门下半旗致哀

乔石 今日在北京火化 天安门下半旗致哀。前国务院副总理乔石同志遗体,于19日在北京火化。
乔石 19日火化 天安门下半旗 | 乔石简介| 乔石与薄一波的矛盾
1985年,乔石与胡锦涛、钱运录在贵州农村。

 

乔石简介

 

乔石(1924年12月——2015年6月14日),男,浙江定海人,生于上海,原名蒋志彤。1940年参加工作,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、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,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,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。

 

乔石履历

 

早年参加组织上海学生运动。
1940至1945年任上海南方中学、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委员、书记,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干事,在华东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,淮南华中局城工部调训班学习。
1945至1949年任上海地下党学委中学区委组织委员、中学分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,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,上海地下党学委总交通,上海地下党新市区委副书记,上海市北一区学委书记。
1949至1954年任浙江省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、组织部部长、市委青委书记,中共中央华东局青委统战部副部长。
1954至1962年任鞍山钢铁建设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、处长,酒泉钢铁公司设计院院长兼钢铁研究院院长,酒泉钢铁公司陕西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。
1962至1963年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。
1963至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,副局长,局长,副部长。
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,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。
1983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,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。[1]
1985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。
1985年至1998年5月任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。
198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。
1987年当选为中纪委书记。
1989年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。
1991年兼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。
1993年3月27日至1998年3月16日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。
中共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(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)、中央政治局委员,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,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常委。

 

乔石与薄一波的矛盾
乔石和薄一波的关系

 
1958年,“大跃进”进入高潮,提出“以钢为纲”的口号,钢的指标成为党中央、毛泽东关注的焦点。1959年初,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,由于1958年拼命完成了1070万吨(含300万吨不能用的土钢)钢的任务,1959年钢的指标无论如何不能低于1800万吨,然而,这一指标实在难以完成,因此,负责制定计划的薄一波等感到压力很大。

 

1959年5月28日,由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。薄一波发言:指标落实不容易。

 

指标落实后,生产日日升,情况也好了。不落实,好像坐喷气式,坐都坐不稳。

 

面对生产指标居高不下的情况,邓小平发言:“思想上应从1800万吨钢中解放出来,注意力放在全局上,不仅要搞工业而且要注意整个国民经济,要眼见四面,耳听八方。中央下了决心,退到可靠的阵地,在落实的基础上,积极增产。原来那种作法,只会上不去,最后还得下来。现在的问题是,究竟1800万吨钢完不成事情大,还是国计民生和市场问题大?市场和出口的影响是根本问题,比1800万吨钢问题大得多。从北京、武昌、上海会议始终站在1800万吨钢中突不出来,问题越来越严重。工业方面来个思想解放,1800万吨钢既然办不到,索性来个精神解放。全面安排,解决工农、轻重关系,眼睛只看到1800万吨,就会把全面丢掉,包括丢掉人心。”

 

对于邓小平的发言,薄一波感受很深,他说:小平同志这番话讲得鲜明果断,言简意赅,充满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唯物辩证思想。他着重讲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,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。想问题,办事情,当然离不开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岗位着眼,但同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、这件事情在全局中是什么地位,对全局有什么影响,小平同志强调“要眼见四面,耳听八方”,就是这个意思,就是要有全局观念,而不要只钻在一个局部里面出不来,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,不要去做那种影响全局、即使一时上去了最后还要掉下来的事情。丢掉全面,也就“包括丢掉人心”,这个话是讲得很深刻的。

 

5月30日,薄一波在全国煤炭管理局长会议上作了题为《做计划要留有余地,生产指标要落到实处》的讲话,专门讲了降低指标的问题。不久,国家经委党组乘降低钢铁指标的东风,提出调整比例失调和整顿生产秩序的问题。

 

60年代初期,在毛泽东的倡导下,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对国民经济实行了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八字方针,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各方面的工作条例。其中,薄一波受命主持起草的《工业企业工作条例》,就得到了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书记处的大力支持。

 

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,薄一波的工作卓有成效,受到毛泽东的赞扬。毛泽东戏称薄一波与其他三位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为“四大名旦”。

 

中顾委成立一年后,即1983年10月16日,薄老又在中顾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:“老同志在退居二线、三线以后,生活要求要适可而止,说话做事要慎思而行。不要过于计较生活、政治待遇,不要干预过去领导过的地方和部门的工作,使新上来的同志为难。中央在政治上、生活上对我们老同志是很照顾的。在生活上我们不应该有更多的要求。在政治上,党和国家的大事,我们都能参与一份意见,尽一份力量,中央已经给了我们这种机会,使我们能够尽到自己的义务,参加整党工作就是这样。至于慎思而行,就是我们要多做调查研究,多了解些情况,把事情搞得准确一点,把握得好一点。”在谈到老同志如何看待自己的作用时,薄老强调“要服老,还有用”六个字。他说:“人老了,年纪不饶人,要服老;二是,老而还有用,还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包括在一些大事上十点主意。我们正走在革命生涯的最后一段路上。”薄老的这个讲话真是语重心长。

 

薄老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一些省、市进行考察,并指导省市顾委的工作。1986年4月,他去湖南考察时,即在湖南省顾问委员会会议上以《退居二二线的老同志怎样做工作》为题,发表讲话。他说:据组织部门统计,中顾委和各省、市顾委委员共有2000多人,如加上全国离退休的老同志,总起来有200多万。退居二线、二线的老干部应该怎样做工作呢?1983年我曾经在黑龙江省顾委讲过三句话,叫做“宜少不宜多”,“宜虚不宜实”,“宜粗不宜细”。总之,就是“量力而行,尽力而为”,现在,经过三年多的实践,又总结了几条,叫做“六要六不要”。“六要”是:一要支持新的领导班子的工作,这是六要中最根本的一条;二要关心下一代,包括教育好自己的子女;三要公正严明,说公道话,办公道事;四要拾遗补缺,做各级党委、政府没有精力顾及的事情;五要学习,包括学习政治理论著作、中央的方针政策、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知识,以便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,开阔我们的思路;六要做表率,特别要做维护党的团结的表率。“六不要”是:第一,不要干扰新班子的工作,特别是在人事安排问题上不要干预;第二,不要违反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,不要经商做买卖;第三,不要向组织上提过分的要求;第四,不要介入无原则的纠纷;第五,未经中央或省委批准,不要当全国性或全省性组织的名誉会长、董事长之类的职务;第六,不要发牢骚,即不分场合、不看对象,随便议论党的现行政策和人事方面的问题。薄老对每一条都作了详细解释和举例说明。这“六要六不要”比中顾委成立初期的规定更加全面、更加具体了。

 

协助中央主持整党工作

 

1983年10月11日,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》;选举产生了由16人组成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,胡耀邦为主任,万里、余秋里、薄一波、胡启立、王鹤寿为副主任。薄一波为常务副主任。